登录 1秒注册

跋扈飞扬网

搜索
站长论坛»主页 首页 娱乐 >广州制造业的长跑突围,“拐点”来了
查看: 9
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跋扈飞扬网] 广州制造业的长跑突围,“拐点”来了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沙包(7级)
 楼主|26 分钟前 |   使用道具 举报 只看此人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  编者按

  数据的拐点变化,反映着状态的广州起伏。

  广州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近日陆续发布,制造多项核心指标持续向好,长跑积极因素加速累积。突围量的拐点增长,根基在于质的广州提升。这是制造城市主动作为、深层变革的长跑映照。

  即日起,突围南方日报、拐点南方+推出广州半年报系列观察,广州深入解码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制造内在逻辑与深层变革。本篇为第二篇《广州制造业的长跑长跑突围,“拐点”来了》。突围

  一个0.7%的增长,为广州工业长达15个月的负增长按下暂停键。

  2025年上半年,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微增0.7%。这看似微小的数字,传递出积极的企稳信号:在经历深度调整后,广州工业正逐步探明底部,显现触底回升的态势。

  过去两年,广州在区域经济版图中的“相对承压”,与两大支柱产业——深度调整的房地产与艰难转型的汽车产业的阶段性挑战密切相关。

  正是这场深刻的调整,倒逼广州制造撕去“传统”标签,开启了一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突围征程。

  上半年,广州经济增速达3.8%,较一季度3.0%提速明显。

  这清晰地指向一个事实:广州经济的修复路径中,工业的率先企稳正发挥关键的探底与牵引作用。

  而要跑赢这场长跑,广州必须咬住体系的韧性。

  回正背后:“12218”产业体系托举制造脊梁

  工业增速回正,是市场期盼已久的积极信号。

  支撑这场企稳攻坚的,是广州持续构建并强化的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多元支撑能力。

  汽车产业作为传统支柱,仍处于艰难的修复通道。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.7%,虽较一季度降幅收窄(6.4%),但尚未转正。

  然而,表象之下,一场深刻的产业链革命正在涌动。

  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.3%,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投资一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,上半年同比增长48.4%,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2.8个百分点,折射出广州以关键零部件技术迭代为驱动,重塑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心。这体现了广州在整车增速承压时,以“链”的深度与韧性寻求突围的战略。

  传统引擎声量减弱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已悄然撑起新的“增长极”。

  集成电路制造业30%的爆发式增长,工业机器人19%的产量提升,这些数字背后是广州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直观体现。

  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,成为广州制造抵御风浪的基石。

  广州拥有全国罕见的产业广度(41个工业大类覆盖35个)与厚度(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集群、7个千亿级服务行业)。

  这份家底,在调整期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与多点开花潜力:

  电子产品制造业(+1.6%)、石油化工制造业(+6.3%)、专用设备制造业(+7.5%)稳健支撑;美妆产业持续高光,化妆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.6%;更为亮眼的是智能产品——液晶显示模组产量暴涨150%,工业自动调节仪表、3D打印设备等增幅超40%。

  新旧动能“接棒”之势,日益明朗化。

  硬核实力,还在看得见的“产业地标”上。 广州绝非仅有“千年商都”的标签,它更是:

  智车之城: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前沿阵地。

  生物医药高地:6400多家企业(全国第三)、近50家上市公司(市值全国第四)、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三。

  显示之都:超高清显示面板产能全国第一,全球近半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的产地。

  这些响亮的“产业地标”,共同构成了广州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图谱。它们正以扎实的产业链优势,对冲传统产业的阶段性压力。

  新势力崛起:创新生态催生增长极

  广州制造的突围之路,核心在于动能的转换与升级。

  曾经“传统产业大本营”的印象,如今正被一批现象级创新企业和前沿赛道的爆发式成长所刷新。这不仅是企业的成功,更是广州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的集中体现。

  智能网联汽车,领跑全国,剑指全球。

  小鹏汽车上半年交付19.7万辆,超过去年全年总量,尤其是二季度10.3万辆的交付量,创下了单季度历史新高,连续8个月月交付超3万辆的成绩,建立在广州汽车产业链的深度赋能之上。

  数据印证,上半年广州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长了9.5%,占整车产量比重提升3.7个百分点,新能源车零售额增长7.1%。

  广州,正在成为中国智能电动车“出海”的桥头堡。

  低空经济,抢占万亿级新赛道制高点。

  亿航智能斩获全球首个载人无人机适航证,小鹏汇天全球最大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即将落成。数据层面更为直观: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飙升17.1%,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.7%!更令人瞩目的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.1%——这预示着广州低空经济,已从概念探索步入产业化爆发的“前夜”。

  广州,正以先行者姿态,定义未来城市天空的规则。

  硬科技“独角兽”集群式生长,凸显创新矩阵的厚度与锐度。

  文远知行、小马智行,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“双雄”,去年底双双IPO,今年出海势如破竹。

  芯粤能,登顶国内最大车规级碳化硅芯片制造商,卡位电动化核心。

  中科宇航,成为中国唯一连续发射吨级以上载荷民商火箭的企业,叩响商业航天大门。

  这些“硬核玩家”的涌现,依托的是广州持续优化的创新土壤:上半年,规上工业/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分别增长4.4%/4.7%;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.35万家,其中规上近7000家;118家上市高企;12家入选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;24家跻身全球独角兽榜。

  日益完善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为更多“现象级”企业的诞生提供了沃土。

  制度破局:营商革命激活制造潜能

  广州工业的企稳回升,深层次源于产业生态的重构。制造业立市的战略定力,最终要落在技术攻坚的耐心和制度创新的勇气上。

  资本投下信任票。上半年,广州新开工工业投资项目达618个,其中28个为10亿级以上项目,社会资本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。上半年,广州还累计拨付国家省市惠企资金20.8亿元,惠及企业项目近2000家。

  人才磁吸效应凸显。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行动开局,前4个月举办了728场招聘会。N城联动春季招聘吸引京津冀上万名毕业生参与,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6.5万人。

3月16日,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举行。

  审批改革提速增效。增城推行“拿地即开工”模式,南沙压缩设备进口周期30%。黄埔“三证齐发”改革让生物医药企业提前半年投产。

  金融活水精准灌溉。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0.0%,住户中长期经营贷款增长9.8%。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5.0%,信贷资源持续向实体经济倾斜。

  工业增速回正0.7%,是广州制造在深度调整后迈出的重要一步,传递出三个关键信号:

  体系韧性彰显:“12218”产业体系的强大韧性与广度,有效支撑了支柱产业转型期的阵痛,稳住了基本盘。

  动能转换加速:新质生产力(集成电路、机器人、低空经济、生物医药等)的爆发式增长,标志着广州制造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逐渐成形起势。

  生态优化赋能:在人才、资本、审批、金融等领域的制度性破局,为制造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注入了深层动力。

  当然,工业增速回升,只是漫长征程中的一个节点。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区域竞争新格局,广州制造能否持续向上,真正重塑其在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版图中的领先地位?

  这取决于其能否在现有基础上,持续巩固产业体系优势,并在核心技术攻坚突破、顶尖人才集聚、全球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更大作为。

  工业回正之战,既是阶段性成果的展现,更是新征程的起点。

  广州制造的下一程,值得更高期待。
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1秒注册

站长论坛积分规则

辽ICP备1759795053号-2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 站长论坛

GMT+8, 2025-08-05 , Processed in 0.295106 second(s), 188 queries .

Powered by 跋扈飞扬网

© 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,并不代表本站长论坛立场!

返回顶部